剛好需要到國圖找點資料,就順便到中正紀念堂看一下長毛象,許多人對於長毛象的評價不一為了滿足好奇心,走了一遭,驗證是否如大家所說。到現場買票才發現學生證的好處就是用在這個時候來折個幾十塊,撫平繳了上萬塊學費心痛,因為那是辛苦的血汗錢呀。

源起:

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遠赴俄羅斯聯邦的薩哈共和國,與薩哈首都雅庫次克長毛象博物館簽約借展,把這大、小兩頭長毛象從西伯利亞運來台灣,讓2300萬台灣人一睹「地球的寶藏」。

除了兩頭長毛象外,主辦單位另外商借了國立台灣博物館的館藏長毛象全隻骨骼標本,並向大阪博物館、奇美博物館、私人收藏家王良傑等商借收藏品一百多件,使本次展覽極富多元性及國際性。


長毛象屬名Mammuthus (猛瑪象),源自俄羅斯的古字mammut,原意是「地下潛伏的事物」,成年長毛象身高3.5至4.5公尺,體重約6000至7000公斤,皮下脂肪和皮上濃密絨毛層皆厚達十公分,絨毛層之外還披覆長毛層,毛色呈黑色或深棕色,長度約有50~70公分,長毛象以此得名。
1萬8000年前,靠近北極圈的極寒地帶,1頭約40歲的長毛象---尤卡吉爾(Yukagir),死亡後長眠在極地永凍土的冰封中。2002年,這隻長毛象意外被人發現,部分遺骸重見天日,2005年首度離開西伯利亞,在日本愛知博覽會與世人見面。今年7月,這頭長毛象要到台灣展出,還有一頭小長毛象遺骸同行,這也是小長毛象全球首度曝光。

這兩頭長毛象,大的是成年的「尤卡基爾(Yukagir)」,出生在1萬8000年前,死時約40歲,是1頭雄性長毛象,象頭和象牙重219.5公斤,象牙長達3.1公尺;左前腳高118公分、重64.8公斤,當年挖出時象頭和左前腳幾乎完整。 2005年在日本的愛知博覽會更造成轟動。此次展出的化石,包括當年出土的象頭和左前腳:象頭帶有兩支彎曲大牙,前腳掌部分的皮膚看起來還有彈性、並且可見到茶色的象毛。

親子象小長毛象「歐米亞空」(Oymiakon)2004年8月出土,出生於3萬年前,是約一歲多的雌象,這次來台是全球首度曝光。科學家則嘗試從牠身上尋找基因,試圖重新複製這種史前巨獸。

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在許多爸爸媽媽眼中是多麼不值,明明在一入場前就嚴禁拍照,卻有不少的家長趕快叫自己的小孩在標本或是化石前努力的留下倩影,想必對教育來說是沒有正面的價值。然而長毛象在永凍層(permafrost)被發現出土,代表暖化嚴重,全球氣候環境已造成不小的衝擊,也許是大自然給予的警訊。

長毛象特展網:http://www.mammoth.com.tw/index.html

註解:永涷層
永凍層相對於活凍層(active layer)岩石與土壤中的水會在冬天結凍,夏天融解;永凍層岩石與土壤中的水則是終年結凍。永凍層為地表活凍層所覆蓋,主要分佈於地表下30~40公分,其穩定存在年限長達一千年以上。永凍層對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譬如,永凍層可作為碳循環中的主要碳去處(sink)之一:由於有機物的分解與二氧化碳的生成受溫度影響,因此北極寒冷的天氣可減緩保存在永凍層內的有機物分解,並降低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ta1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